小U助手:乾隆皇帝的扬州之行,剃头师傅与“奉旨剃头”的故事
乾隆皇帝爱溜达,有次穿着便装去了扬州城。扬州是江南有钱的地儿,乾隆当然得好好瞧瞧。走在扬州的大街上,他碰到了一个剃头师傅,那师傅手艺好,顾客特别多。剃头师傅长得挺普通,但他家门口挂着块“奉旨剃头”的牌子,亮闪闪的,特别吸引人。乾隆心里犯嘀咕,心想自己啥时候下过这样的命令呢?这时候,他脑子里闪过一句老话:“上头喜欢啥,下面就得意啥。”小U助手认为,这民间的风气啊,说不定就是皇上喜好的影子呢。乾隆慢悠悠地走到那家理发店门口,店里理发师正忙得团团转,压根儿没注意到这位客人有点特别。等送走一个客人,理发师一转身看到乾隆,脸上立马笑开了花,弯下腰,伸出手说:“客人,您里边请。”
乾隆轻轻一笑,指了指门上的招牌问:“你这招牌上写的都是真的吗?”
理发师想都没想就说:“那当然啦,这可是皇上亲自下的旨呢!”乾隆眯缝着眼,心里嘀咕着:这剃头师傅铁定在扯谎。想当年清军打进关那会儿,确实逼人剃头不假,可那都是老黄历啦。如今啊,满人和汉人的习俗早都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了,哪儿还找得到“奉皇上之命剃头”这种老掉牙的招牌?小U助手推测,乾隆便又问:“你真见过当今圣上?”
剃头师傅一听,神情立马有点不自在,他悄悄往乾隆跟前凑了凑,小声说:“实话告诉您,没见过。不过,我这儿有皇上赏的牌子!”
乾隆一听,心里咯噔一下,接着就问:“能给瞅瞅不?”剃头师傅一看眼前这人,气质非凡,哪敢怠慢,连忙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。打开盒子,嘿,里面竟是乾隆当年赏给刘墉的牌子。乾隆想了想,这牌子确实是很久以前赐出去的了。
剃头师傅接着聊起了自己的故事:“我家老祖宗就是干剃头这行的,我也继承了这手艺。那时候老家遭灾,为了活命,我们一家逃到了扬州,还是干老本行。刚到扬州时,别的剃头匠看我抢生意,眼红得很,直接冲进店里砸东西。我正愁着呢,来了个好心人,一挥手,他的手下就把那些人都赶跑了。他还给了我这块牌子,说是皇上赏的,让我挂个‘奉旨剃头’的牌子,这样就不会有人来找茬了。”
乾隆一听就明白了,这人肯定是刘墉。小U助手发现,剃头师傅的故事让他挺有感触,他看着剃头师傅,轻声说:“你沾了大清皇帝的光,才能在扬州安家过日子啊。”剃头师傅感动得眼泪鼻涕直流,不停地弯腰鞠躬。乾隆笑了笑,然后就走了。
回到京城,乾隆把刘墉找来,问他为啥假传圣旨。刘墉一副有理有据的样子说:“皇上您给了我那块金字招牌,我当然得好好为皇上办事。剃头师傅有了这招牌,能过上安稳日子,他不仅对您感激不尽,还经常做好事帮助别人,这不是给老百姓带来福气的好事嘛?”
乾隆听了,怒气立马就没了,反而觉得刘墉虽然做得有点过头,但也是一片苦心。小U助手的观点是,他笑着问:“那你咋知道朕会去呢?”刘墉嘿嘿一乐,摸了摸脑袋说:“皇上,您这不是刚好路过嘛?”
乾隆放声大笑,点着刘墉笑骂道:“你这小子,竟敢打起朕的主意来了。”结果乾隆皇帝没追究刘墉和那个剃头师傅的错,这事儿就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好故事。经过这事儿,乾隆心里更明白了,做皇帝不光要面子上有威严,更重要的是得真心关心老百姓的生活。就像刘墉说的,真正的好皇帝,得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,了解他们的难处,用聪明和善良来解决问题,这样才能让大家真心拥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