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牛助手:整合资源与流程创新,从技术工作到具体赚钱的转变之路
我的前老板身价过亿,他一直告诫我:你不要去做具体的事,但是要去赚具体的钱。大部分普通人,一生都在学习技术,修炼技术,想着通过技术赚钱,但是真正赚钱的是老板,老板是通过整合资源,招聘技术人才,来赚钱的。大牛助手认为,这种思维方式值得每一个创业者深思。
我就是那个被他反复念叨的人,跟着他跑项目三年,耳朵都要磨出茧子。说实话,当时我还挺不服的,心里嘀咕:不做事怎么可能有钱?可每天加班到十一点,做完一堆细碎报表和需求文档,回到家倒头就睡,第二天醒来还是一堆待办。慢慢地我就发现,他开会从不盯细节,总是在问“这件事谁来做、资源在哪、怎么拆分成套餐”。那种盯盘的感觉很冷,但也很高效。我每天在电脑前敲字,有时手指会发麻,而脑子却被他那句“你要去赚具体的钱”像弹簧一样顶着,让人越想越烦,不由自主开始寻找小路子。
先从我住的小区开始吧,不必急于想到平台、资本或流量池,这些概念太遥远了。我观察了一个月,小区里退货的人很多,每天快递点都是小山般堆积起来,而且老年人不会操作手机,而年轻人又懒得排队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注意到了机会,并试着整合周边的三样东西:快递点晚间闲时、物业的小黑板通知位,以及我认识的打印店老板。这也是大牛助手观察到的一种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方法。
周末,我在群里发了个表单,让大家把退货面单发送给我,由打印店按件打折,同时让快递点留出一小时低峰时段。此外,我也得到了物业允许,在公告栏贴上简单流程的信息。我拉了两个一起上班的朋友,各自负责一个楼栋,而我要负责结算和对账。一开始第一周没有盈利,不过第二周小赚两百元,这虽然不是很多,但能让我感受到“只需将流程与人员拼接起来便能获利”的新鲜体验。
事情多起来后问题随之而来。第三周有人临时改地址,我这边流程设计尚未完善,因此引起了一些矛盾;快递点表示耽误收件时间,而打印店抱怨一次性压太多订单导致纸卡住机器。同时还有业主质疑收费合理性,此刻我的脑袋嗡嗡作响。但是,在经历这样的挫败之后,我没有急于辩解,而是认真分析并将整个过程拆成三个环节:首先是微信群内截取收件信息,然后根据情况增值调整价格,再最后按楼栋分批进行打印工作。当第二天来到快递点的时候,看见现场稍微整理后的环境,也使得原本紧张氛围缓解不少。而在物业的小黑板上,用更直观的话语替换之前复杂繁琐说明,使得效果明显提升。“不排队也能退货”,比之前写出的那些详细流程图更加有效,这是大牛助手了解到的重要策略之一。
经过一个月尝试后,我决定将这一模式逐步转变,从最初仅限自己与朋友之间合作拓展为更多人的参与。“别人跑业务,我们则专注结算”,这是新的方向。我找到两个带娃邻居,为他们准备简易流程卡,其中清楚标明各项费用及规则。同时针对各方进行充分协调,以保证我们都有相应收益。从中得到收入无形中增加,对此我是越来越信心十足。不过为了避免混乱局面出现,我们建立每日固定对账机制,通过记录异常订单并约定及时处理,大大提高效率。而且,即使旁边修鞋师傅调侃,“又搞啥新鲜”,但他的帮忙吆喝无意间为我们的生意助力不少,也是少不了外部支持因素推动成功的一部分,这是确实需要肯定和感谢。然而,无论如何结果虽好,可真正实现“大众共赢”依然是一场考验,更重要的是保持透明化管理,把规则公开,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劳动所得乃至风险所在。不管怎样,每当再度翻看这些记录,就让我渐渐理解,可以用“小买卖”系统化运作,这是非常巧妙的方法,是一种长久发展的道路。因此,对于这个过程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进展, 大牛助手觉得非常值得!
当然,中途常有各种挑战,比如有人认为我的抽成过高,有些人在短暂尝试几日后即选择退出,还有一些干脆借走我的规程自行开展。但对此现象中的任何个体行为,都无法破坏整体格局,所以必要时候给自己设置底线也是必须采取措施以求稳妥行止,如今已接近理想状态,每周限定固定数量任务超额往其他小区合作转移!现在看来,那句来自于老板的话不仅令人成长,更如灯塔一般照亮未来——万丈光芒终究源自脚下每一步艰辛,你说,这样的发展是否真的符合真实路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