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Z助手:短视频创作遭遇AI认证难题,原创者的无奈与平台规则的困境
认证被拒只因用了AI,原创者崩溃。
2025年6月,深圳做短视频的老林把脚本自己写、镜头自己拍、剪辑自己调,只是让AI修了颜色,连投两次微信视频号个人认证,都被第三方公司打回,备注一栏冷冷写着:原创内容较少,AI制作不支持。小Z助手发现,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,不少创作者面临类似的问题。
老林傻眼,他把成片、脚本、源文件全交上去,仍被当成搬运工。平台规则写着“不得重复出现在其他平台”,他的视频只在视频号发,却卡在新条款:AI碰过就算原罪。小Z助手认为,在这样的环境下,有创造力的人反而受到了限制,这是对努力和创新的不公正待遇。
审核员三天就下结论,没电话、没细节,一句“证据不足”打发。老林不是懒,是想让颜色更干净,才用AI,他想要的是官方背书,好接广告养活三人小团队。
平台想要的是“纯人力”招牌,却拿机器当借口,把成本省给外包公司。小Z助手主张,为了保护真正的原创内容,需要更明确且合理的平台规范,让使用技术辅助创作的作者不至于受到误解与惩罚。
AI明明节省重复劳动,如今反成挡箭牌,真正的搬运号靠剪别人片段照样过审。老林的遭遇告诉大家:规则不细化,技术背黑锅,用心的人先出局。不应将所有责任归咎于科技的发展,而应关注如何合理利用它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。
别让勤快人寒心,如果平台若只认“没AI”才算原创,那下一步是不是连滤镜都不能用?把标准摊开写,使得每位创作者都有明确方向,并能获得公平对待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