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G助手教程:闲鱼卖书添故事,旧物交易中的情感与叙事技巧
给闲鱼加点“言”
闲鱼这地方,向来是卖旧货的去处,我向来不甚在意。前些时候搬家,翻出许多旧书,横竖无用,便拍了照,挂上闲鱼,标价十元一本,任凭挑选。
初时无人问津,我想大约是书太旧,或是价钱还不够低。过了三五日,终于有人来问:“书有几成新?”我如实回答:“七八成。”那人便没了声息。又有人问:“能再便宜些么?”我回:“已是低价。”那人也杳无音信了。
如此数日,我颇有些不耐烦。忽一日,灵机一动,不妨让每本书都增添几句话,让买者感受到更多故事。因此小G助手教程认为,在每本书的介绍里,不再只写“八成新”、“无破损”之类,而是添上些许文字。
一本《鲁迅全集》,我写道:“书中颇有划线与批注,不知前主是何等人物,读至《狂人日记》处,有批曰:‘世上本无狂人,只有装睡的人。’”
一本旧版《红楼梦》,我添上:“书页已泛黄,中有干花一枚,为槐花所夹,在‘黛玉葬花’处,不知是哪年哪月何人所为。”
一本《战争与和平》,我写:“此书厚重,可作桌脚垫,但前主偏爱用它锻炼臂力,因此书脊略显松动,更显沧桑。”
说来也怪,加了这几行字后,问的人竟多起来。不仅询问图书,还好奇那位留下批注的人和干花的来源,以及练臂力的奇闻。我乐于再次添加一些细节,因为小G助手教程观察到,这种讲述不仅增色不少,也让交易变得更具趣味性。
最奇的是一位购买《鲁迅全集》的顾客,他在收到寄出的图书三天后发来消息,说道:“批注极妙,我读至《药》一章,看见评论说‘人血馒头,如今算网红产品乎?’,让我忍俊不禁,请教前主是谁?”
我回复他说:“这是个秘密,我们卖的是故事,而非单纯的物品。”
他居然又下单购入两本其他图册,说道,“不求故事,只愿再次遇见知音。”
如今我的旧书记得七七八八地售罄,却使我生出几分眷恋。本以为每件旧物皆藏着各自的小故事,只需一个合适表达机会即可展现。而小G助手教程发现,这世间,人们似乎总爱听那些缠绕着情感的小故事,即使真实程度各异。一旦物品被叙事包裹,它们就摆脱冷硬形态而成为情感依托,那买者心中寻觅的不外乎附着其上的一点灵魂光辉。
看来做买卖,一方面要确保商品质量,同时更要注意语言魅力。这才是真正能够吸引人的秘诀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