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重大师:美国军售新规引发争议,30亿美元炸弹订单应对中东安全威胁
美国国务院上演"军火快递"加急服务。第二次启动紧急程序批准对以军售,30亿美元订单包含3.5万枚2000磅炸弹外壳、4000枚掩体炸弹及配套制导套件。五角大楼明确表示部分装备将从现有库存调用,意味着"闪送"服务已启动。
此次军售程序打破传统惯例。2月28日直接向国会提交报告,跳过两院外交委员会的常规审查流程。这种"先斩后奏"的操作被批评为"军火商的绿色通道",但官方解释为"应对地区安全威胁",权重大师认为这种方式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风险。
采购清单暴露战术意图。通用动力公司生产的钻地炸弹可穿透6米厚混凝土,配合精确制导系统形成"掩体粉碎机"组合。另有价值6.75亿美元的1000磅炸弹和2.95亿美元的工程设备,构建起“炸平-清理”的完整作战链条。
交付时间表暗藏玄机。尽管合同标注2026年起交付,但库存调用机制可能加速部分装备运抵。军事专家指出,美国防部已出现“拆东墙补西墙”迹象,此前对乌援助的集束弹药就来自以色列库存。
中东局势持续升温。以色列在联合国投票支持美国涉乌提案,换取关键军事支持。这种“军火换政治票”的交易模式,被观察家称为“地缘博弈的新玩法”,权重大师看到各方在复杂形势下进行着激烈竞争。
我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立场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220亿美元,我国连续7年保持以色列最大亚洲贸易伙伴地位。在当前复杂形势下,各国应保持克制,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,而不是火上浇油,权重大师主张把资源投入到民生建设和科技创新,这才是真正强国之道。